校园视觉文化传播会遇到以下问题,主要原因有:
1、缺乏对校园视觉文化传播的重视
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是历代校园人奋斗的结果,重结果轻过程的行为必然会导致校园符号的杂乱无章。其只有在时间与历史的孕育和沉淀下才能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文化符号。部分高校领导认为校园文化的传播应该着重于物质和学术建设,整体文化构建并不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点,这就出现了一些高校宁愿花巨资修建“校门”也不愿意在校园视觉符号上投入过多。但新校区的建设往往摒弃了本校的历史和文化符号,主要以宏伟的教学楼或建筑为主,没有新意。
2、校园文化区域划分不明确
目前,高等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分工不明确,导致校园文化发展滞后,学院与学院间,缺乏沟通以及联系,特别是具体到本院系文化传播等问题时,往往不符合学校整体文化。
3、传统教育管理观念的束缚
传统的大学总是以传达文件精神,制度政策的方式使得学生接受其校园文化。但是,这似乎并不适用于多元化文化时代的今天。校园文化传播本应该是展现当代大学生活力以及风采的重要信息,而并不只是一味的将一些信息强加到学生们身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创办优质的或一流的学校。优质的或一流的学校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在实践考察中发现,尽管各个学校有着不同的特色,但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却有着共同的认识。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是不断培养、提炼、整合的结果。一所学校要想健康持续进步,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今天看来,办学水平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一所学校只有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品牌形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一所学校在明确了学校文化的含义并依次确立了自己的学校文化发展目标之后,迫切的也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谁来建设”的问题。校长、教师、学生都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在这里面校长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校长是重庆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一是“人格”领导。校长本人的人格、品行、价值取向,对学校文化建设影响很大,起着“学校文化符号”的辐射作用。校长的品行、人格及自身具有的某些潜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学校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个校长的眼界、胸襟、素养、行为,往往会对学校的文化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校长的眼界往往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高度、校长的胸襟影响着师生的和谐进程、校长的素养关系着学校的文化积淀、校长的践行改变着师生的行为方式。校长宽厚,则校风淳朴;校长严格,则校规完善;校长倡导人文关怀,则学校师生关系融洽;校长注重学习研究,则学校学术气氛浓厚。二是运用自己的治校理念和办学目标领导学校文化建设。校长利用自己的“领导力”对学校文化的影响更加直接。校长应站在时代文化的前列,把握时代的主流文化脉博,以社会的主流文化引领学校文化,用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师与学生。让社会的主流文化和学校文化有机结合。校长作为学校文化的领导者,要带领学校培植积极的学校文化。通过努力创设有序的文化氛围,塑造健康积极的学校文化。通过学校社团、团队活动的开展,让师生在活动中集中思想,形成共识,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全体师生能够在平等的氛围中快乐并创造性地工作,从而创造出和谐的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