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
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外在的表现和标志。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娱乐设施、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的绿地、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是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样式,是一种人文景观,它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结晶影响着受教育者,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行为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实践与集中表现。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文化存在的物质载体。
物质文化建设 :
一是优化文化景观建设。结合现有条件,做好校园环境与景观的整体设计,规划建设若干与校园环境相融合、体现学校传统、彰显学校精神与办学理念的重点景区,不断优化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和综合治理、安全稳定工作,建设卫生、文明、安定的和谐校园。
二是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加强现有各类文化设施的规范管理和日常维护,提高使用效率。推进公共文化教育和活动场所的建设。完善网络等新媒体阵地建设,不断拓展大学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注重信息化校园建设和互联网管理,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学校校报、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媒体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文化设施的传播作用。
三是注重品牌形象建设。规范使用学校名称、标准色、标准字体以及校标、校徽、校旗、校歌等文化标识,加强名片、办公用品、纪念品等学校文化产品的开发、使用和推广,定期开展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使用督查。做好新建楼宇校内建筑的内部装饰,注重彰显学校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