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工程打造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为什么要打造校园文化?
1、学校办学理念空洞、泛政治化,希望得到梳理;
2、是百年名校,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好,但近几年总是在一个水平线徘徊不前,既是进入“发展高原”,眼看兄弟学校已赶上或超过自己,内心非常着急;
3、虽然地处穷乡僻壤,但很想做出特色,苦于无从下手;
4、学校环境清幽、人文丰富,但缺乏鲜明个性;
5、对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心中无底,很想有一份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6、学校有许多亮点、颗颗璀璨,但没有主线连接;
7、学校优势突出、发展迅猛,但缺乏彰显,缺有效推广措施;
8、学校的德育活动、庆典仪式,一直只是老一套,希望创新;
9、是一所全新的学校,硬件条件好,但缺乏底蕴、公众形象一般,怎样让学校成为本地区数一数二的牌子,这是时常困扰您的问题;
10、学校还没有一套品牌载体,连一个好的标识都缺.......
三、贵校校园文化从哪里入手?
1、学校的文化手册
2、学校形象识别系统(VI)
3、学校主题活动(校庆、晚会、校园教职员工职业化素养等培训)
4、学校走廊文化设计和实施(吊牌、班级牌、墙头主题宣传等)
5、学校主题宣传策略(主题画册、主题标牌和题挂画等)
6、学校环境文化(办公、教学、生活、科技、运动、实验、艺术、生态等园区)
7、学校品牌建设整体解决方案(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
8、校园文化特色化管理(含各种宣传品、文化墙,网站和宣传片等)
9、班级文化设计(功能性分区:学习园地、卫生角、读书角、名言警句、校训栏)
10、主题文化设计(理念外显表现:建筑景观、校门外观设计、校训屏、赋文石、道路导向牌、主题雕塑设计、艺术墙、宣传橱窗、展示陈列、升旗台告等设计)
11、 办公室、校史馆、公共区域、打造绩效型校园、校园精细化管理操作、学校质量提升机制、校园核心竞争力打造与诉求以及其它校园文化方面的内容……
四、让我们携手共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在当今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让我们携手,共建设校园文化而不懈努力!
如何提升校园文化力
一、学校文化力的结构:
精神力(主题、理念系统):指学校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理念对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影响力。
校园文化力:形象力(行为、形象系统):对学校成员与社会公众对学校感性认识的程度。
执行力(环境系统):对学校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成功实现学校战略、充分体现学校组织程度与社会效益的综合能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表:
主题系统:
1.主题定位:确定校园文化主题、品牌主题(品牌塑造、品牌定位、品牌培训、品牌化运营、品牌传播、品牌诊断的策划与执行等)
2.主题承载:子文化
3.主题体现:校歌
MI理念系统:
1.精神:办学哲学、校训、口号、宣言、学校使命、管理哲学(发展规划、人才、服务、质量等理念)、教育理念(德育、课程、教学等理念)
2.作风:学风、校风、教风、师生誓言
3.目标:办学特色定位、办学优势分析、办学目标确立、发展愿景、核心价值观
VI形象系统:
1.学校形象标志VI:基础部分设计(学校标志设计、校名标准主体、标准色)
应用设计(办公用品、教学用品、生活用品)
2.校旗、校服设计:校旗规格、色彩
3.学校宣传品设计:文化手册、校刊校报、主题宣传画册、纪念册等
4.文化和艺术设计:办公室、楼道、墙、门、大厅、文化墙的校园文化展示设计
领操台浮雕设计
主题雕刻设计
EI环境系统:
1.物质环境:建筑物命名:
专业教室装饰设计(校史室、音乐室、图书馆、阅览室、美术室、心理室、手工制作室、标本室、校吏馆、陈列馆等)
2.环境小品:雕塑、小园林、浮雕、灯箱、宣传栏、道路的命名等校园长廊文化:主题长廊(国旗知识、民族服饰、汉服、体育等)
3.人文环境:墙壁文化:墙壁图画、各位展板、宣传橱窗、张贴画、标语
4.校本文化:网站、内刊、校志、草地牌、班级牌、吊牌、树牌等
BI行为系统:
1.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行为准则、培训制度、考核管理办法、薪酬与福利、奖惩制度、假期制度、日常行政与办公等内容
2.各类节目活动策划:校园艺术节、教师节、文化节、体育节、风筝节、读书演讲比赛、开展警民共建日活动、文艺晚会等
3.学校文化活动:校园庆典(建校周年庆典、教学楼落成庆典、)
校本仪式(升旗仪式、入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宣誓仪式、新教师上岗仪式等)
三、提升学校文化力的策略
如何才能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学校文化,使其产生巨大的文化力,以推动学校的整体提升呢?我们认为必须着力在如下方面进行打造:
1、战略规划
学校文化的战略规划,大致包括学校形象定位、办学核心理念与学校精神的提炼、学校使命与发展总目标的制定,以及相应的办学要略、管理哲学、服务理念、品牌理念、课程理念、公关理念、质量理念等的确定。这些教育理想与价值观念的阐释,必须基于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必须具备全局的和长远的眼光,必须具有创新性、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制度与执行系统跟进,必要时还应以校内“立法”形式加以固定。
2、系统整合
学校文化的打造,必须是对学校文化发展的系统规划和整体执行。在战略决策上,它需要树立鲜明的“时空意识”,即在审视学校的历史底蕴、现实形态和未来规划,审视教育行业形势、学校个性和内外部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炼出具有校本性质的重要元素,整合成新的文化战略纲领;在文化战略的传达与落实方面,必须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学校组织结构的调整、规章制度的健全、视听觉系统的设计、公共关系策略的确定、传播时机的选择与传播方案的策划、教师培训的导入、校园外观的改建、设计绩效的评估等进行全面统筹、有序推进,而不能零星地、孤立地、随心所欲地实施。总之,只有将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一盘棋”,才能使其能量得到高效发挥。
3、个性强化
了解一所学校,很重要的就是了解其深层次的文化品质,因为教学模式、管理程序甚至人力资源等都可以引进,唯独文化性格是一所学校独具的生命力。在广大中小学的硬件建设日益趋同的今天,校际竞争已经转向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办学品位的竞争。这时候,你的文化性格是否鲜明,你的文化的生命力是否旺盛,是否能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就直接决定了你的成败。在大量同类型学校相互竞争的态势中,只有借鉴企业“错位经营”策略,避开同质化的交锋,在注重学校“本色”的基础上注重开发自我的特有能力,将学校品牌引入“无竞争空间”,建立起学校文化的战略个性,才能提升学校文化力,提高社会知名度,也才能更好地使社会公众建立起对学校的品牌认知与忠诚。
4、规范运作
现象:校名用的是不同字体,有的学校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校标在对外传播中同时使用,有的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主题凌乱、色彩繁杂,而学校办公用品的制作更是缺乏相对统一的格式与一贯性,等等。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传播的一致性,反映出管理的混乱与低效。因而,规范运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能量”得以提升的重要原则,它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组织程度,鲜明、有效而持久地传达出学校的个性形象,对公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征服力。